
今天是颱風假,趁著賺到的一天,趕快更新網誌,可以跟上腳步的感覺真好!
前天,一個陰雨綿綿的週六,跟著先生一家人來到捷運劍潭站集合,準備參加[2019台北古蹟日-古蹟行動講堂]。
原來,「台北古蹟日」是台北市政府舉辦的活動,每年一次。而我要不是因為小姑的邀請,還真的從來不知道有體驗式「古蹟行動講堂」,藉此推廣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觀念。
「古蹟行動講堂」以一系列講題構成,跟著婆家參加的主題是「名人故居」,將造訪陽明山上的〖林語堂故居〗、〖草山行館〗,感受名人生活情懷。
系列:2019臺北古蹟日-古蹟行動講堂
講題:名人故居-漫步山林。感受名人生活情懷
講師:張崑振、黃筠舒
日期:108年09月28日 星期六
時間:13:30~17:50
地點: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
報到
▲差不多下午 1:20 抵達劍潭站一號出口,先向主辦單位報到,簽名後會拿到學員證跟一包贈禮,裡面有帆布包、紙膠帶、絹印用布袋、簡介。
▲全員到齊後從劍潭捷運站搭乘遊覽車前往陽明山,好像校外教學一樣,而且出發時間非常準時,不得不稱讚台灣民眾的素質👍🏻
▲在車上主辦單位發放礦泉水,一人一大瓶,很貼心。
林語堂故居
▲25分鐘後抵達陽明山上的〖林語堂故居〗。
▲分成兩組進行導覽,一組配一位導覽員,由室外開始解說,再進入到室內。導覽員小姊姊說,因為陽台的景色太美好,林語堂特別要求要葬在陽台之下。
參加活動前,只對「林語堂」名字感到耳熟,其實不知道他本人的豐功偉業,經過導覽員的解說,才知道是他將英語「humor」翻譯成「幽默」,身為雙聲道的本人,更是佩服與讚賞;他也是曾經獲得諾貝爾提名的文學家。
▲圖左是比利時畫家所繪林語堂先生年輕時的模樣。圖右是林語堂先生的家徽,取自太太名字中的「鳳」字。
提到林語堂太太,導覽員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:林語堂曾經把結婚證書燒掉,原因是他認為離婚才會需要用到結婚證書!好像有點奇怪又有點浪漫啊~
導覽全長約 30 分鐘,末尾工商時間,現場購買紀念品可折抵 $25 元門票費用(門票費用已含在此次活動報名費 $200 之中),我買了一張明信片(原價$30),只花了5元。
草山行館
▲離開〖林語堂故居〗後,再回到遊覽車上,10分鐘後抵達〖草山行館〗。
▲首先由建築系副教授來講解古蹟歷史建築的管理與維護。坦白說,他講了什麼重點我沒有什麼印象,只記得這位先生數落了華山文化園區、蔡瑞月舞蹈社、迪化街建築鋼樑等等的古蹟修復,然後簡報又帶到經濟部的防災地圖,批評製作不精良…我心裡是想說,你這麼有見地,為什麼不直接跟相關單位反應呢?這一 part 我是覺得有點來鬧的,還看到我隔壁的大媽開始滑手機看新聞 XD
▲好險後面來導覽的館長(還是副館長)非常活潑有朝氣,口才又好,參觀建築物這 part 精神又回來了!
▲日式建築物必備的天井好似國字「心」,因此得名「心字池」。
▲據說防空洞是蔣介石時期建造的,當時對岸正在研發核彈,因此蔣介石特別聘請建築師打造這個通道,一路延伸到陽明山公車總站,並且抵達後會看到三個字:「總統府」。據說當時的規劃是,若兩岸不幸開打,防空洞將可作為臨時指揮中心。
▲〖草山行館〗曾經在 2007 的大火中夷為灰燼,現今看到的整棟建築皆是修復回來的,唯獨起居室火爐的水泥牆為真跡。據說火爐是為了蔣宋美齡而建造,幫助受皮膚病困擾的她保持肌膚乾燥。
▲主辦單位很用心,將「絹印」安排在活動的結尾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絹印,首先要先將絲網以框架固定,再上顏料印製在報到時所發放的布袋上。
現場有兩三個圖樣設計,有藍色、黑色、深咖啡、淺褐色等不同顏色染料,我們這桌分配到的是淺褐色。過程中需要團隊合作,所以即使同桌有陌生人也會互相幫助。我覺得很好玩,印出來也很有成就感。
▲我的絹印成品 ❤️
最後,想稱讚一下主辦單位的用心安排,除了建築講師那段溝通有誤因此超時以外,本次活動的一切安排與時間衡量都恰到好處。也想稱讚台北市政府的美編,真的是我看過最跟的上民間社會的公務體系美術人員,不只「台北古蹟日」的識別設計可愛,平常會接觸到的捷運廣告等素質也很不錯~
2019 台北古蹟日官方FB粉專-林語堂故居貼文分享
2019 台北古蹟日官方FB粉專-草山行館貼文分享